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深入挖掘齐鲁文化底蕴,深耕人文沃土,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。7月16日,齐鲁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“语桥相行”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赴烟台市龙口北马镇允霞绣坊开展“凝聚青春力量,赋能非遗活力”——探“非遗”根脉,助力“非遗”文化宣传推广活动。
叩“非遗”之门,编精彩人生。在探访的过程中,我们与非遗传承人刘允霞面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。从晨光熹微到夜幕低垂,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她的心血与汗水,讲述着世代相传的故事。她用质朴的语言,讲述了自己与线编结缘的故事,分享了技艺传承的艰辛与喜悦,用利落的手法,展现了对非遗线编的熟练,体现了对线编技艺的热爱与坚守。从她的言谈中,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情深义重,也体会到了匠人精神的真谛,指尖上跃动的非遗线编呈现的是心底的诚信坚守。她说,每一根线都承载着文化的记忆,每一幅作品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28年倾心,刘允霞秉持工匠精神,针针线线在指尖跳舞;28年专注,刘允霞传承非遗项目,心心念念终破茧成蝶。
线编体验传古韵,非遗文化承指尖。队员们在刘允霞的带领下全面了解了线编、布老虎、黄县窗染花等传统文化的历史沿革、工艺特征、工艺流程,并且通过亲手实践体验线编工艺,领略匠心文化,体验工艺精妙,感悟其智慧与传承。且了解到当地政府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创新传承,打造特色品牌,推动了当地文化、经济发展。在此过程中,队员们感受到非遗特色,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特色产业的融合,也将发挥专业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,让非遗文化在年青一代心中生根发芽,向世界讲述中国非遗故事。
“文运同国运相牵,文脉同国脉相连。”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,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。此次实践活动以“知行合一”的方式展开,使队员们在丰富实践中感受文化精髓,了解制作工艺,对当地传统文化与特色产业的融合有了更直观、更深刻的认识。本次探访活动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,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之旅,让非遗文化在年青一代心中生根发芽。激励队员们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为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年的一份力量。
摄影:外国语学院
撰稿:毕坤
初审:牛荦
复审:迟英娟
终审:于江
上一条:“红色故事润心田,青春建功新时代”——齐鲁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“语桥相行”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“走访慰问老党员,共话初心感党恩”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:“生态农业润心田,青春建功新时代”——齐鲁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“语桥相行”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龙口市北马镇开展“参观雅然家庭农场,探析乡村振兴发展”社会实践活动
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