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院要闻

外院要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外院要闻 >> 正文

携手社区,共培英语萌芽一外国语学院“言教燃梦”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第二十九期

发布日期:2025-03-17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志愿支教,春心涌动,乐在其中。 在支教的春日里,外国语学院的支教小分队,如播种者般,播撒着文化的希望之种。我们坚信:丝丝春光,定能照亮那未来的广阔天地。

山水社区支教日记

3月16日,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,我们踏进了山水社区活动中心,用英语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。在这里,他们将接触到不一样的教学方式,感受到英语的魅力,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,为未来的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三年级的教室里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宠物猜猜乐”游戏正在火热进行。孩子们举着手绘的宠物卡片,兴奋地用英语描述着自己的“虚拟宠物”。“I have a dog. It’s thin. It has a long tail!”一个小男孩大声说道,眼中闪烁着光芒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描述事物特征的句型,我们可是下足了功夫,我们设计了趣味横生的游戏,用彩色图卡帮助孩子们区分“long”和“short”,很快,教室里就响起了流利的英语声:“My cat is fat! It has short legs!”

1837A

而课堂的高潮,莫过于“宠物秀”环节了。孩子们纷纷拿出画笔,画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宠物。有一个小朋友,虽然画出的乌龟歪歪扭扭,但他却自信满满地站在讲台上,用英语介绍着自己的作品:“This is my turtle. It’s slow and cute!”课后,这些充满童趣的作品被贴成了“萌宠墙”,成为了社区活动中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
然而,活动的准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当我们发现社区的投影仪没有声音时,我们并没有慌张,而是迅速调整策略,用手绘海报和实物道具来替代。毛绒玩具成了课堂上的“明星”,孩子们通过触摸感知着词汇的含义,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。

在四年级的教室里,一场“时间大闯关”游戏正在激烈上演。孩子们围坐在志愿者制作的巨型纸质时钟旁,争先恐后地拨动指针回答问题。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,我们用不同颜色的卡片区分“活动类型”,带领孩子们分组模拟日常作息。很快,孩子们就能流利地回答:“It’s 8:00! Time for English class!”

此次支教,我们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场景,用游戏和创作点燃孩子们的表达欲。而孩子们笔下的五彩斑斓,是对他们的童真与热情最真挚的诠释。

932CF

在返程的路上,我们的心中还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与那份纯真的热情。我们感慨万分,深知这次支教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,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。对于孩子们来说,这不仅仅是一堂英语课,更是一次勇敢表达自我、探索世界的奇妙旅程。而对于我们而言,看到孩子们从害羞到自信,从犹豫到坚定,他们更加坚信,教育的力量在于点燃每个孩子内心的火焰,让他们勇敢地追寻梦想,大声说出“I can!”。这段充满爱与梦想的故事,将永远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,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。

瓦山社区支教日记

三月的风,裹着初春的暖意,悄悄溜进了瓦山社区的每一个角落,也轻轻叩响了四年级教室的窗。3月16日下午,我们怀揣着满腔的热忱,踏进了那间充满期待的教室。

推开门的一刹那,无数双眼睛齐刷刷地望过来,像一簇簇跳跃的星子,明亮中闪烁着未加掩饰的好奇。“Good afternoon, everyone!”我们笑着挥手,孩子们立刻挺直了小腰板,用那参差不齐却格外响亮的英语回应着:“Good afternoon, teachers!”那一刻,这声“teacher”让我们的心跳莫名快了一拍——原来,被一群孩子齐声呼唤,是如此温暖又沉甸甸的称呼。

1CAF3

冬日的寒意已悄然褪去,春天的脚步正轻盈地在大地上舞蹈。新学期伊始,我们带着最初的使命,以“Unit1 My School”为主题,为孩子们送去了知识的清泉。

课堂上,稚嫩的朗读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,仿佛春天的乐章提前奏响。当播放单词录音时,孩子们的小手指着课本上的“library”“teachers’ office”,一字一句地跟读着。有个小男孩,把“second floor”念成了“塞肯的夫洛”,急得鼻尖都冒出了汗珠。我们蹲在他身边,放慢语速,耐心地重复着:“看,舌尖要顶住牙齿,se-cond——”他鼓起腮帮子,像只努力吹泡泡的小青蛙,反复练习了五遍,终于字正腔圆地说出了那个单词。全班顿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,他羞红了脸,眼睛里却亮得像藏了星星。

接着,我们巧妙设计了一场“校园寻宝”游戏,将教室幻化成了虚拟的校园。黑板贴上了“楼层标识”,孩子们手持自制的卡通地图,用英语在“教室”“办公室”“操场”之间穿梭着。扎辫子的小女孩踮起脚尖,指着墙角骄傲地说:“The computer room is next to Classroom 3!”后排的男孩拽住我们的衣角,迫不及待地追问:“花园怎么说?我要去浇花!”得到“garden”的回答后,他立刻蹦跳着喊出了“Water the flowers!”,仿佛手中真有一把神奇的水壶。

课堂的高潮来自于“梦想校园设计大赛”。平日里总是缩在角落的腼腆女孩,此刻举着画满彩虹的教学楼草图,声音细若蚊蝇却坚定地说着:“This is my classroom… That is the music room…”我们半跪着倾听,忽然听见她轻声说:“老师,我以后想当翻译官。”这句话让我们的眼眶倏然发热——原来,教育最珍贵的馈赠,不是教会了多少单词,而是某句话、某个瞬间,悄然点亮了某颗幼小心灵里的灯。

课间时分,社区的阳光斜斜地铺进了教室,孩子们簇拥着我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。一个小姑娘掏出口袋里捂得温热的橘子,硬塞进我们手中:“老师吃,甜!”另一个男孩展示着课本上歪歪扭扭的笔记,每一行英文旁都画着笑脸。望着这些纯粹的笑脸,我们忽然懂得:所谓支教,从不是单方面的“给予”。

16483

当夕阳西下时,黑板上的“library”“garden”仍泛着粉笔灰的微光。回程的路上,我们翻着教案,在空白页上写下了新的构想:以后当老师要带孩子们用英文种一盆绿萝,让“How many leaves?”的问答从课本跃入生活;还要把教室变成“世界餐厅”,用“Can I have a pizza?”的对话品尝文化的滋味。

这段支教旅程,如同一扇突然打开的窗,让我们看见了教育的真谛——它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,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。社区的每一份支持与配合,如同春日的细雨,让教育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。那些在平凡日子里悄然生长的教育微光,终将汇成照亮未来的璀璨星河。

暮色中的社区渐行渐远,但某个画面始终清晰如初——那个总低头沉默的男孩,在今天的告别时刻突然跑过来,往我们手心塞了张皱巴巴的纸片。上面用彩色笔写着:“I LOVE TEACHER.”字母东倒西歪,却比任何语法完美的句子都更加动人。

这大概就是支教的魔力吧:我们用四双手牵起了三七双小手,在春天的土壤里播撒着语言的种子;而孩子们用他们的赤诚与勇气,教会了我们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;成长不是独行,而是共鸣。支教的每一帧画面,都是团队与孩子们共同绘就的双向成长图卷。我们写下这篇侧记,愿将那些闪烁微光的瞬间,献给所有相信教育力量的人。


     摄影:孙启阳 刘泓彬 马晓静 闫培东

撰稿:刘梦冉 徐帆 冷绍茜 刘思琴

初审:牛荦

复审:迟英娟

终审:于江




上一条:外国语学院组织开展“雷锋精神照银发,乡村振兴我先行”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 下一条:外国语学院联合文史学院举办“服务西部人民,彰显青春担当”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讲会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