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5日,当蝉鸣渐起,外国语学院支教小队又一次整装待发,向着山水社区与瓦山社区的方向坚定前行。他们心中燃烧着教育的火种,将知识的星光与爱的温度,化作照亮课堂的明灯。这段支教旅程,是青春与童真的碰撞,是梦想与希望的交织,每一次互动、每一节课堂,都将成为镌刻在时光里的动人篇章。
山水社区支教日记
晨光温柔地穿过淡薄的云层,纷纷扬扬地落在山水社区的窗台上,为那略显陈旧的窗台镀上一层金黄。社区活动室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,我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教材和满心的期待,迎接社区孩子们的到来。
上午 9 点,支教活动正式开始。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,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。我们热情地和孩子们打招呼,课堂氛围瞬间活跃起来。
教动物主题课时,孩子们眼睛亮得像星星。当我展示熊猫、大象的英文单词卡片,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。“Panda!Panda!”小个子男孩跳着脚抢答,活像只欢脱的小兔子;扎蝴蝶结的女孩用软软的声音说“Elephant has a long nose”,还模仿大象甩鼻子的样子。提到“zoo”时,后排几个孩子兴奋比划:“I want to see lions there!”他们边说边模仿动物动作,教室里仿佛变成了迷你动物园,每个孩子都用最生动的方式拥抱新知识。
我们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外知识课,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——端午节。此次授课旨在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视野,同时通过英语介绍的方式,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。
课堂上,我们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英文,向学生们介绍了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。讲述了屈原的故事,解释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。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,对龙舟竞渡和粽子等传统习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。我还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,引导学生们了解端午节的各种象征意义,课堂气氛十分活跃。
此次授课不仅让学生们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。
刚推开教室门,几个小男孩就举着胳膊大喊:“Teacher!It’s so hot today!”(老师!今天好热!)课堂气氛非常活跃,孩子们不仅掌握了有关天气的单词和句子,还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对话中。他们互相交流,互相学习,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。看着他们认真又热情的样子,我们感到无比欣慰,这正是我所期望的课堂氛围——充满活力,充满热情,充满学习的乐趣!
在支教过程中,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耐心,针对孩子们的英语基础,灵活调整教学方法。我们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夸张的表情,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和句子。孩子们也从最初的羞涩不敢开口,逐渐变得自信大胆,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。
我们也总结了这次活动的经验教训。大家围坐在一起,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和收获。有的队员说:“这次互动环节设计得不错,孩子们参与度很高,但时间控制上还可以再精准一些。”还有的队员提出:“下次可以增加一些英语歌曲教学,让孩子们在唱歌中学习英语。”这次支教活动虽然结束了,但它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英语学习的种子,在支教队员们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回忆。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,用爱和知识陪伴社区孩子们成长,书写更多温暖的支教故事。
瓦山社区支教日记
我们怀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从学校出发去到社区,一路上春风和煦,我们去到社区迎接那一张张灿烂明媚的笑脸。
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下午,社区活动室的玻璃窗淌着蜜色的阳光。社工的工作人员带领着我们来到社区,钥匙串在寂静的楼道里晃出清亮的声响。推开门时,十二张课桌椅早已摆得整整齐齐,黑板上留着歪扭的彩色粉笔印——是上周孩子们的学习内容,鸡蛋旁还郑重其事标注着“egg”。
时针在掌心发芽。 四年级的英语书摊开在泛潮的纸页上,我们带着孩子们复习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。彩色马克笔游走过数字,在“7”旁边歪歪扭扭写上“get up”。支教的同学们积极的回答问题,窗外的香樟树影在课桌上摇晃,恍惚间竟真像有了流动的质感。
做游戏时,孩子们举着纸钟表在教室里穿梭。当支教同学说出“It's time for lunch”,同学们也举一反三,列举出dinner,breakfast的词。在复习时,同学们还进行了趣味小游戏,同学们的热情明显高涨,争相回答问题,我们的教学创意不仅活动了课堂氛围,也巩固了孩子们的知识。
我们还对孩子们的作业方面进行了单独的辅导,看到他们稚嫩的脸庞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,认真的学习着英语知识,诵读英语课文,我们内心泛起欣慰的涟漪。
当我们打开端午主题课件时,投影光照亮孩子们仰起的脸庞,屈原的故事落在二十一世纪的社区教室里,竟生出奇妙的涟漪。讲解香囊时,班里闹腾的男孩子也在认真的感受端午文化。艾草香混着童真的心愿,在空调房里静静发酵。
四点的钟声敲响时,晚霞正给玻璃窗镀上金边。孩子们合上课本,有个女孩偷偷在“dragon boat”卡片背面画了颗爱心。最后我们请工作人员拍大合照,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。
归途上,糯米糖在口袋里微微发粘,却像揣着星星般欢喜。在社区教室生长的两小时,终将成为钢筋森林里不会褪色的刻度——在某个蝉鸣乍起的午后,在某个翻到单词卡背面的瞬间,总会与这份温热悄然重逢。
摄影:孙满玉 王扬 刘玉新 柳柯聿
撰稿:郝云宁 李心月 谭诺言 宋龙腾
初审:牛荦
复审:迟英娟
终审:于江
上一条:外国语学院持续开展“访企拓岗促就业”行动 下一条:外国语学院举办“心灵充电·5.25特别篇”心理健康日活动
【关闭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