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团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团工作 >> 学团动态 >> 正文

非遗传承润乡土,青春实践助振兴——外国语学院“语爱童行,乡行筑梦”实践队赴枣庄市山亭区开展非遗研学实践

发布日期:2025-07-11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,探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,7月11号,外国语学院“语爱童行,乡行筑梦”实践队赴枣庄市山亭区非遗基地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队员们通过走访非遗工坊、对话传承人、沉浸式体验技艺等形式,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,为文化传承、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。  

在国家级非遗项目山亭剪纸传承人刘娟的工坊内,实践队成员近距离观摩了“以纸为天,以刀为笔”的剪纸艺术创作过程。从老师的讲解介绍中,我们看到了老师的匠心与坚守。“剪纸不仅是手艺,更是山亭人表达生活美学的语言。”她强调,近年来通过将民俗故事、时政热点与现代设计结合,剪纸作品已从窗花装饰拓展到文创、服饰等领域。队员们在她指导下完成了不同主题剪纸作品,感受方寸纸张间的匠心传承。

面塑工坊中,省级非遗传承人王薇向队员们展示了“指尖上的雕塑”,彩色面团在手中揉捏翻腾。为拉近非遗与年轻人的距离,王薇老师特别选取潮流IP“Labubu”作为教学案例,指导队员们从揉胚到塑形,体验传统面塑的现代表达。“传统技艺需要与时代对话。”她提到,工坊近年通过开发动漫形象定制、非遗研学课程等方式,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。 

体验环节结束后,实践队员们围绕“非遗产业化”“青年传承人培养”等议题对两位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。刘娟老师指出,剪纸技艺的传承需突破“家庭作坊”模式,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标准化课程,并借助数字化手段留存技艺流程;王薇老师则分享了面塑技艺通过短视频平台“破圈”的经验,强调“非遗传播要善用青年语言”。

    此次实践活动是外国语学院将社会实践与文化传承、创新育人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。团队师生通过深入调研非遗项目,不仅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,更在实践中提升了文化自觉与创新意识。未来,外国语学院将持续关注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,通过文创开发、校园推广等形式,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,以实际行动响应文化强国战略,在守正创新中践行高校青年的时代责任。 



摄影:“语爱童行,乡行筑梦”实践队

撰稿:于丽涛

初审:牛荦
复审:迟英娟
终审:于江

上一条:外国语学院 “语爱童行,乡行筑梦” 实践队助力枣庄国防少年成长特训营开营,以志愿之力浇灌国防教育之花 下一条:溯红色之源,启文旅新程——外国语学院“语爱童行,乡行筑梦”实践队赴台儿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