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4日,外国语学院支教小队又一次奔赴社区。队员们满怀着对支教的热忱与对孩子们的关爱,开启了新一段的志愿之旅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他们将和孩子们共同经历、共同成长,每一刻都值得好好珍藏。
山水社区支教日记
为了让这堂关于“Different families”的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,我们提前一周就开始备课。最初想着把PPT里的“grandmother”“grandfather”这类正式词汇都教给孩子,可发现长单词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太难,我们小组商议后决定用更口语化的“grandma”“grandpa”代替,同时还特意找了卡通风格的家庭人物图片以便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。
开场的自我介绍环节,志愿者张琳惠先挥着手说:“Hello, everyone! .”前排的小男孩立刻举手说:“Hello! ”声音虽小,却让整个课堂的氛围活了起来。接着我们拿出家庭人物图片,教“mum”“dad”这些单词,孩子们跟着做动作,进一步的理解知识。
接下来是志愿者孙彬洋带领小朋友们进行听力练习,同时观看一些视频,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各个家庭成员。
快下课的时候,我们让每个孩子试着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人。有的说:“I have a mum and a dad.”有的说:“This is my grandpa. He likes me.”还有孩子补充:“My family is happy!”虽然句子简单,发音也偶尔不准,但每个孩子都在认真表达,让我们感到很欣慰
第二堂课是一堂“天气主题”英语课,让他们跟着sunny、rainy这些单词,感受语言里的四季变化。我们主要教了孩子们sunny、rainy、snowy、windy、cloudy和rainbow这六个最常见的,还把每个单词的音标标成彩色,英音美音分开写,比如sunny的英音/ˈsʌni/和美音/ˈsʌni/,怕孩子混淆,又在旁边画了小太阳图标。
上课铃响时,志愿者刘英姿先问:“你们最喜欢什么天气呀?”“晴天!可以去放风筝!”“我喜欢下雪天,能堆雪人!”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,我们趁机拿出“立体天气卡”:“那‘晴天’用英语怎么说呢?跟着老师读——sunny!”孩子们跟着念。
快下课的时候,志愿者高欣冉提议让每个孩子用英语说一句喜欢的天气,同时帮助他们进行纠正,孩子们都争相举着小手,七嘴八舌地说他们喜欢的天气。最后,这堂关于天气课程在孩子们的对话中结束。
这堂支教课没有复杂的语法,也没有难记的长句,可看着孩子们因为拼对一个单词而骄傲,因为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而雀跃,我们忽然明白,支教不是“灌输知识”,而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,帮他们发现“学英语”是件好玩的事,回程的路上,我们不停地回味着今天的课堂,那些笑容,那些眼神,都在不断提醒着我们,支教的价值就藏在这些细微的美好里。我们也更加坚定,要把更多有趣的英语内容带到课堂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感受语言的魅力,在心里埋下对英语学习的热爱种子。
瓦山社区支教日记
当上课的铃声轻快响起,课堂的大幕缓缓拉开,我们如同温暖的引路人,带着同学们一同踏上回顾之旅,去重温上一节课所学的那些精彩句型与实用单词。为了让旧知识在同学们心中重新焕发生机,我们在前一天精心设计了提问环节,一个个问题就像灵动的小精灵,跳跃在教室里,激发着孩子们主动思考的热情。同时,我们还安排了同伴对话练习,让孩子们两两一组,在温馨而热烈的交流氛围中,将所学的句型和单词灵活地运用起来,就像熟练的工匠运用手中的工具一样得心应手。这样,他们不仅对旧知识有了更熟练的掌握,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,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。
随后,我们怀着期待与兴奋,正式翻开了新内容学习的精彩篇章。孩子们摸着新课本,眼睛都亮晶晶的。我们把教室简单弄成了小餐厅的样子,桌椅摆成小桌子,后排同学用彩纸做的菜单上,写着 “menu” 这几个字,字写得不太整齐。我们假装是服务员问 “May I take your order?”,一个男孩一下子站起来,手里拿着铅笔头当筷子,说:“我要…… 要 dessert!” 说完他自己先脸红了,大家都笑了。不过笑着笑着,这些单词好像就好记多了,连角落里不爱说话的孩子,也敢指着黑板上的 “dessert”,小声说这是 “甜的东西”。接着我们学了两个长得像的单词 “cat” 和 “kitty”。一个孩子举着橡皮擦问:“这两个到底有啥不一样啊?” 我赶紧从教案夹里拿出两张照片,孩子们都凑过来看,然后一起 “哦” 了一声,好像都明白了。
第二节课铃响时,我在黑板上画了支弯弯的毛笔,底下立刻有人喊:“是神笔马良!” 孩子们都坐直了,眼睛盯着讲台,手在桌沿上轻轻敲着。我们问谁想来讲讲这个故事,后排的男生 “噌” 地站起来,背挺得笔直。等他讲完,全班噼里啪啦鼓起掌来,他有点红,坐回座位时腰还挺得直直的。接下来我们一段一段学。我们先用英文念,遇到 “magic brush”“poor” 这些词,就停下来在黑板上写,旁边画个小简笔画,画支发光的笔,画个笑眯眯的老人。有个句子比较长,“Ma Liang drew a big house for the old man”,我怕他们绕不过来,就用中文说:“马良给老爷爷画了座大房子”,好几个孩子跟着念叨了一遍,点点头。讲到马良画庄稼那段,我们在黑板上写 “crop” 这个词,问他们故事里马良画的庄稼长什么样。一个小姑娘说:“是金黄色的,能磨成面粉那种!” 我就顺着说:“对,所以‘crop’就是地里长的庄稼。” 还顺带教了 “draw”“help” 这些词,让他们对着课文里的句子念。有个女孩突然举手:“老师,马良画的船用英文怎么说?” 我赶紧在黑板上写 “boat”,她跟着念了两遍,还在课本上画了个小波浪。下课前,我让大家用刚学的词说一句关于马良的话。那个男孩又举手了,大声说:“Ma Liang has a magic brush.” 这次他没脸红,说完还自己笑了。
课堂尾声,气氛达到了最热烈的高潮。孩子们就像一群活泼的小鸟,积极主动地分享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看法。有的孩子被马良的善良和勇敢深深打动,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;有的同学则对故事中贪婪皇帝的行为表示愤慨,小脸涨得通红。大家各抒己见,与我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,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思维的碰撞。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就像一场温暖的春雨,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,收获了良好的反馈,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,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。
文汇路社区支教日记
当我们站在二、三年级的教室前,看着那一张张充满好奇与渴望的稚嫩脸庞,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,也暗下决心要为他们带来充实且体验有趣的学习。
面对二年级的同学们,我们精心准备了第一和第二单元的单词教学内容。为了让这些抽象的单词变得生动有趣,我们教他们唱简单易记的儿歌,将单词融入欢快的旋律中。 课堂上,同学们那好奇的大眼睛紧紧盯着我,积极参与每一个互动环节。他们大声跟读着每一个单词,那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,让我们倍感振奋。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,我组织了单词游戏,如“单词接龙”“猜单词”等。在游戏中,同学们你争我抢,都希望为自己的小组赢得胜利,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。 面对三年级的学生,我们先带领同学们复习之前学过的 sectionA 内容。采用了快速问答和小组竞赛的方式,同学们都积极响应,纷纷举手抢答。随后,进入了 sectionB 的学习环节。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新知识点,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,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。在学习过程中,同学们积极思考,踊跃发言,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,课堂气氛十分活跃。
此外,我们还为二、三年级的同学们拓展了教师节的相关知识。我通过讲述一个个感人的师生故事,播放温馨的教师节视频,让他们了解到教师节的由来和意义,感受到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。
这次文汇路社区的支教活动,让我们收获颇丰。我们从同学们身上学到了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都能以一颗纯真的心去面对。我们相互支持、相互鼓励,共同为这次支教活动付出了努力。未来,我们将带着这次支教的收获和感悟,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前行,为更多的孩子送去知识和温暖,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处角落。
摄影:刘英姿 张琳惠 吴舒婷 王妍洁 张月霞 冷梦瑶
撰稿:高欣冉 张彬洋 王梦凡 申佳婷 王琪 张莹
初审:牛荦
复审:迟英娟
终审:于江
上一条:语见新程,共绘华章——外国语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见面会 下一条:温情暖寝,关怀入心,外国语学院领导深入学生宿舍开展走访慰问活动
【关闭】